立足崗位、匠心筑夢 ——記賽迪裝備洪湖獲中冶集團先進工作者稱號
時間:2020/10/14 來源:本站 瀏覽量:
“喂,洪湖,洪湖,4號門的輥子全部轉130鏜床加工。”
“喂,收到,馬上安排。”
“喂,總共有84個,注意孔的深度一定不要搞錯了。”
筆者在采訪洪湖時,他的對講機幾乎每五分鐘就會接到工作指示,他每天也是接著這樣的電話、對講機,開始對班組的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的。
洪湖是賽迪裝備制造中心總裝車間小機加班組長,86年出生的他進入賽迪裝備已有12個年頭。能在一個崗位上三年,是一種堅持,能在一個崗位上五年,是一種堅守,能在一個崗位上十年,那肯定是一種熱愛。洪湖就熱愛機加工作,他用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在平凡崗位上述說著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匠心”故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夏季的車間現場,溫度高達40多度,而冬季寒風刺骨,空曠的車間將寒冷加劇,一線工作的辛苦,是眾所周知的。洪湖在車間現場一干就是10年。他立足崗位,兢兢業業,學中干、干中學,從未抱怨辛苦,經歷的磨礪將他從一名普通操作者練就成鏜工技師,不僅入選公司首批青年骨干培育計劃人選,還先后被評為賽迪裝備先進生產工作者、優秀青年員工、先進個人,以及中冶賽迪集團優秀員工、青年崗位能手、先進個人等稱號。
多年的磨練,讓洪湖在生產制造領域積極為公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他感恩在公司的所學,積極響應公司“傳幫帶”號召,耐心指導、手把手教授新進人員。2008年至今為企業培養數控機床操作工30余人,其中大部分已成為大中型核心數控加工設備主操作者并取得技師職業資格,大家都稱他為 “全能講師”。
愛崗敬業,是筑夢路上的執著
機加工段長說:“公司核心產品的加工交給洪湖,我非常放心”。這可不是一句簡單的評價。
“使用最優方案”是洪湖多年來的工作原則。2017年東海連鑄項目扇形段的生產制造過程中,在對連鑄輥列進行加工時,洪湖憑借多年的加工經驗及學習積累,提出將鏜床鏜孔更改為車床鉆深孔的工藝改革方案。為保證更改加工方式能完全滿足圖紙要求,他積極與技術人員溝通交流,并與同行朋友交流經驗,設計刀具、工裝,通過先試驗,最終完成效果超過預期,將原8小時加工4件提高到加工12件,效率提高了3倍。還因為改用普通車床加工,臺班成本也大大降低,帶來了良好經濟效益。
在重大技術改造、新工藝應用、核心技能傳承方面,洪湖是“排頭兵”。一次外協廠家供應的輥子在裝備時無法滿足表面跳動和同軸度精度要求,由于工期緊張,公司安排洪湖牽頭解決此問題。洪湖與組員采用堵頭、雙頂磨、穿芯軸磨外圓等方法,但始終無法滿足設計和圖紙要求。他沒有放棄,他加班加點,反復摸索,與技術人員多次討論和試驗,最后利用鏜床找基準,以內孔為基準鏜外圓,再經車床精車外圓,成功解決問題并滿足了工期進度。
身體力行,班長更要帶頭干
在班組內,洪湖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他積極參加培訓,取得了鏜工、車工、數控銑工等多工種職業資格,目前還在參加新型學徒制鉗工工種的培訓學習,為班組人員做好表率。他認為,組員多掌握技能,就能在日常工作中更靈活操作、提升效率。
發現進度滯后不能滿足生產要求時,洪湖常常主動放棄中午休息時間,午餐后立即返回工作崗位,加班加點完成分內工作,從不計得失。在加工英國TATA項目彎輥塊時,圖紙要求特別高,加上材料質硬、加工很困難,導致效率低,影響了項目進度。而當時臨近春節假期,洪湖主動提出增加班次,提高機床運轉效率,他帶頭連續多日加班至凌晨,最終帶領班組零缺陷完成了加工任務,產品質量獲得了業主好評,為公司海外品牌樹立了良好口碑。
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發展,機加任務愈加艱巨。洪湖響應公司提高機床利用率號召,組織協調各機床主操作發揮最大潛力,提高機床效率。
苦事兒難事兒他總是身先士卒,從不退縮,為車間其他員工樹立了典范,起到了帶頭模范作用。
洪湖獲得中冶集團先進工作者稱號,他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名員工該做的事,他表示將不斷學習,豐富自身技能,完善知識結構體系,為公司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賽迪裝備 肖婷 文/圖